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9:52:23
京沪铁路的竞争方案中,似乎轮轨铁路被看好。我对铁路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希望大侠能帮我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日本毫无疑问败北了,但是日本新干线、京沪高铁、我国传统的内燃机车以及城市地下铁,除了轨距不同以外,在运做原理上有什么区别呢?各有什么优缺点?
2、京沪高铁和普通铁路能够混用吗?就是说高铁上的火车可以在普通火车使用的铁轨上使用吗?倒过来呢?
3、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新干线(不一定就是日本的技术),轨距与内燃机车使用的铁路轨距相同,那两者可以混用吗?
请多多指教,谢谢!

国际上对高速铁路的定义是商业运行速度在200Km/H以上的铁路为高速铁路。
高铁相对于普通铁路的特点:
线路弯道更少,尽可能的是直线。路越直车越容易跑快,这个道理很明显
在轨道方面,大量采用长距离无缝钢轨。也就是在高铁上几乎听不到传统火车的哐当哐当的声音。没有了钢轨接缝,对于列车速度的提高也有帮助。而且道岔都采用高速可动心道岔。其通过速度比普通道岔高很多。
路基上现在的京津都采用无渣轨道,也就是没了以前铁轨下的碎石。钢轨直接铺设在钢筋混凝土路基上。这种路基的沉降变型的程度也大为减小。
列车方面就必须用高速动车组。动车组构造速度高,轴重小。
还有高铁的信号系统也和普通铁路不同。

  1.日本没有输,日本联合体与青岛四方已经得到了60列300km/h高速动车组的合同。
  在基本原理上,新干线采用的是动力分散的牵引方式,这和国内的地铁车辆是一样的,就是说,它的动力是分散在多个车辆下面的。日本采用动力分散是因为:首先,日本的铁路路基比较软,不允许较大的轴重,加上日本是在50年代率先开始高速铁路的研究,当时的牵引技术也可能实现较大的单轴牵引功率,更重要的一点,日本的城市密集,列车对于启动加速要求严格,所以日本对于动力分散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多,因此,选择了动力分散作为高速列车的牵引方式是个必然的趋势。
  而欧洲的TGV、ICE1等采用的是动力集中方式。就是在列车的一端或两端采用一台专门的动力车(可以理解为传统的机车)来进行牵引。这和国内铁路常见的机车牵引客车的方式是一致的。这同样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欧洲铁路的路基较好,允许采用较大的轴重。而且传统上,欧洲铁路就大量的使用机车牵引机车的方式,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动力集中的牵引方式是很正常的。而且,在欧洲,法国是第一个发展高速铁路的,法国是在60年代末开始高速铁路的研究的。这要比日本晚了10多年,此时随着半导体元器件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较大的单轴功率了。所以欧洲人选择采用动力集中的方式来发展高速列车。
  至于优缺点,动力分对于粘着的利用较低,启动加速较快,这一点优势在速度大于300km/h后更加明显,这也是欧洲的新一代大于300km/h的动车组也陆续改用动力分散的原因,如阿尔斯通的AGV,西门子的ICE3和ICE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