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爵位的封邑可称为“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8:48:10

能称之为国的,多有一套自己的官吏体系,差别在于人数多少和级别高低。

在先秦时期,公、侯、伯、子、男及附庸,其封地均称国。秦朝时废分封制,国的概念即指国家。

汉朝开始又恢复分封制。西汉时凡王、侯的封地均可国,王称王国,侯称侯国。东汉至南北朝王的封地才可称国,而公、侯均不再称国。隋唐至明,更进一步限制国的范围,只有亲王(一字王)的封地可称国,郡王的封地就不能称之为国。清初到康熙年间,除了三藩外,王公都集中居住在京城,无封地可言,因此,就再也没有封国的概念;而三个镇守的藩王,也只是镇守地方,所管辖的地方名义上不是藩王私有而是朝廷所有,也不能称为国。

是否可称国,要看的不是其爵位,而是其封地的独立性。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

周朝公、侯、伯、子、男的封地均可称国,秦以后必须是王爵,其封地可称国。

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