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天国与近代镇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4:55:12
要与镇江有关的史实,300字左右

在鸦片战争后期的1842年7月21日,英军采取攻占镇江、封锁清朝漕运的策略,迫使道光帝同意签订和约。镇江之役是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也是这次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郭富(Viscount Hugh Gougb)率领15000名英军猛攻镇江城,京口副都统海龄指挥蒙古八旗兵顽强抵抗,此役英军损失168人,京口副都统海龄战败自缢,英军入城后纵兵大肆抢劫,镇江街市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此役对整个战局造成重大影响,8月1日英军经过扬州江面,扬州绅商缴纳赎城费50万圆,以保全扬州。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3年,太平军攻占镇江,封锁运河漕运。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规定镇江作为长江上开辟的3个通商口岸之一。1861年2月23日,镇江知府师荣光与英国参赞巴夏礼订立开辟镇江英租界的约章,确定将镇江西门外约5华里处银山门附近一块毁于太平天国战争的江边空地,包括平地130亩和银山26亩地租给英国人。镇江英租界初设时,由于镇江不时仍有太平军活动,英美商人只能在长江北岸的七濠口进行贸易。战后,在中国政府的一再催促下,外国商人才到南岸租界内租地建屋,英国领事馆则建在银山山坡上。

从镇江开埠到20世纪初的大约50年间,镇江由于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在19世纪下半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航运与贸易中心,主要轮船公司—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招商局都在镇江英租界及其附近的江边建造码头。许多英美商人,以及不少广东商人在镇江经营贸易。镇江与其他长江口岸之间的贸易规模很大,特别是米市和桐油贸易(来自湖南西部的洪江)。同时,整个淮河流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北、安徽北半部、山东南半部和河南大片地区,都属于镇江直接的腹地,镇江成为这些地区与上海之间的一个主要转口港。在大约50年的时期内,镇江保持了繁荣,成为长江下游近代化程度仅次于上海的商业城市。同一时期,与镇江临近的南京虽然也被列为准备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但由于该市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受创过重,战后经过多年才恢复元气,此时尚未形成镇江在商业上的竞争对手;位于镇江对岸传统的商业中心扬州则明显走向衰落。

镇江英租界内不允许华人在界内摆摊或经营酒店、茶楼,界内的零售商店非常少。镇江的商业中心位于英租界和旧城西门之间的区域。1889年,镇江发生火烧洋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