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当权就误国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6:41:43
《三国演义》里张让等人杀何进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印象非常深刻。觉得宦官当权固然不好,可那些士大夫也好不到哪去,就连那些标榜为国为民整天闹绝食闹死谏的清流党人,恐怕也只是喊喊口号作秀的成分大吧.不管是宦官也好、士大夫也好、清流也好,最多的恐怕还是为自己着想的多吧。真正能为国家为万民想的能有几个?所以好多书上写的宦官怎么怎么误国,恐怕只是那些士大夫的一面之词吧?可信度恐怕不高。
不知道我这样的想法对不对?请高人指教。

历史上,宦官当权大多都导致亡国或者是朝政腐败,二者是互为因果还是宦官本身的问题..若是宦官本身,那么为什么他们之中出不了对政局有独到见解的呢?他们之中是大多知识水平有限,而且是不是因为身体遭受迫害,人格也扭曲所以才会乱政

宦官的来源决定了宦官很少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处世也是很简单的唯己哲学,不会有很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战略眼光。而如果国家不腐败,不堕落,那么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皇帝一定是很清醒和贤达的,那么对于宦官的缺点是非常清除的,所以绝对不会让鼠目寸光的宦官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当一个王国的最高领导者或者领导阶层开始堕落,那么由于对群臣的不信任和对宦官的放纵,宦官就会逐渐掌握实权或者干涉朝政,大臣和宦官的争权也就开始了!于是更加速了国家的破灭。
所以我觉得,宦官只能当作是“催化剂”,单凭一个宦官阶层是不可能推到一个封建王朝的,只有出现了内部斗争和外部威胁,王朝的中枢才可能损坏。毕竟,宦官的权力只有统治者才能给予,作为社会最底层的“阉人”,宦官是不可能依靠最近的力量夺取权力的

不一定,说“宦官毕竟身体有严重缺憾,就导致绝大多数宦官心理有问题”那是歧视残疾人!
孔子早就说过:“礼失求诸野”! ——世风日下的年代,道德高尚的人在民间。
即使宦官想为祸/为善,由于能力学识远不如官僚集团,其危害/为善能力也远不如官僚集团大。官僚集团对能力出众(为祸/为善) 的宦官可以想象得到,是极为嫉妒的!

本来宦官和阉人是两回事。宦是专门在贵人家中专事伺候人的,皇帝也需要人伺候,就是宦官,本来不用阉人。后来刑法滥用,很多读书人也受了宫刑,阉人的能力人品逐渐提高,可以用作宦官。到了东汉,宫中许多官职都改用阉人,于是宦官就成为阉人做官的代名词。
虽然阉人的地位提高了,但是因为起初他们都是俘虏或罪人,社会上还是把他们当成另类,士大夫更加瞧不起他们。时间久了,双方自然敌对起来。
士大夫们有互相标榜、结交的习惯,而这种结党行为是政治上的大忌。宦官们得势了,自然会指责反对他们的名士为党人,加以迫害。比较著名的,就是东汉桓帝时,以及明朝魏忠贤那会儿。
而且无论是宦官,还是内臣掌权,使得政令都从宫中发出,不经过朝堂,总是很有隐患的。

还有句话叫“女色误国”你听说了吗?这样说可能偏激,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