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政党诞生的条件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1:48:04

从世界范围来讲政党迄今已经有33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自1905年才有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产生,至今不足百年。同西方国家二三百年政党产生发展的历史相比较,我国政党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是与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一开始就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相比较,我国出现的各种形态的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更为复杂,经历了多党制、一党制、多党合作制等多种政党制度,体验到各种政党制度在中国的实践效果。

  中国政党制度模式探索道路的曲折与复杂,与中国政党模式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同欧美等西方国家政党相比较,中国政党产生模式和运作机制各不相同。学者们把政党产生的模式分为原生型模式和次生型模式。原生型模式即政党的产生是本国内部条件造成的结果。社会生产力相当发展以后,人们因经济利益的差距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阶级的分化导致政治上的冲突,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人们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为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参与政治,然后政党应运而生。政党的原生型模式,以西欧、北美国家的政党最为典型,这些国家的政党大多在体制内产生,先有国家而后有政党。这样的政党一般是议会民主型政党,其任务是争取选票,而政党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和平合法的竞争性关系。所谓政党的次生型模式,即政党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外界政治因素的刺激,是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引起的社会变化的结果,被侵略国家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仿效西方国家政党方式而组织的。次生型政党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国家的体制外产生的,依赖于政党领导这些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先有政党而后有国家。一般说来,这样的政党是革命性政党,甚至是掌握武装的政党,因社会基础和组织程度的不同又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区别。由此形成的政党关系则呈现多样性,有掌握政权的政党一党专政的垄断性政党关系,也有与各在野政党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形成的合作性关系。

  中国各个时期的政党的组织模式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去分析。

  1912年—1927年政党组织模式的多样性

  (一)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由革命政党向普通民主政党的转变。

  同盟会成立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发动了一次次的反清武装起义,它既是清朝封建帝制的掘墓人,又是民主共和的缔造者。在领导辛亥革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