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简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0:15:55
它最初每方只有卒3个(中间1个,边线2个),车2,马2,士2,将1。棋盘有7条竖线,10条横线,有河界,九宫。后来传到印度,他们把士改成象(可斜走许多格),将改成王(可横,竖,斜走1格),后来又加1个后(可横,竖,斜走许多格)。
中国用炮打仗,象棋每方又加2个炮,在马前2格。当印度象棋(没加皇后时)传到中国,象棋又改成每方加2个象,2个卒,棋盘有9条竖线,10条横线,变成现在这样。

中国象棋简史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於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
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西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於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
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
箸,相当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
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於死地。
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
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徵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
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
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
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西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
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
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
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
关於宝应元年(西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
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
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
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
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