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金牌背后的故事(中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2:24:35

8月21日,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进入到女子单人十米台项目的争夺,年仅16岁的江苏小将陈若琳凭借最后一跳的完美发挥,获得全场最高分100.30分,最终以微弱优势获得金牌。这枚金牌也帮助中国队收复了失去八年的女子单人十米台金牌。陈若琳也延续了跳水队包揽8金的希望,中国跳水队已经连取7金。

  小姑娘夺冠之后露出了天真无邪的笑容,而在16岁的陈若琳背后却是外婆、爸爸等众多亲人盼望祝福的眼睛,若琳的生父还在受着病痛的折磨......

  父母离异,外婆隔代抚养

  1992年的一个冬天,陈若琳出生在江苏南通普通市民成勇金家,小若琳的降生,没有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带来多少欢喜。在若琳前,成勇金夫妇还生了个儿子,一儿一女,两个小孩成天哭哭啼啼,着实让夫妻俩吃不消。

  夜间睡觉,一家四口躺在一张床上。晚上若琳饿了会哭,床上有奶瓶,成勇金就迷迷糊糊中顺手将奶瓶朝她嘴巴里一塞,既喂奶又堵哭,再各睡各的。

  小若琳3岁的时候,成勇金夫妇离异,生母带着哥哥去了国外。剩下体弱多病的小若琳一个人跟着父亲成勇金,外婆陈桂英十分心疼若琳,就将她带回自己的家,隔代亲自抚养,小若琳也就此跟外婆姓。

  外公外婆陪伴练跳水

  由于从小体质就不好,外婆陈桂英和外公唐诗就将小若琳送去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学游泳。跳水教练高峰见陈若琳四肢修长,是个练跳水的好料子,就这样小若琳改练跳水。

  由于体质弱,体能训练课一直困扰着小若琳。外公唐诗就每天早晨陪她到附近小学操场跑步。到周日,唐诗会骑着摩托车到老家看看,他就让陈若琳跟在后面跑,一个来回足有十公里!

  这两招十分见效,坚持锻炼的陈若琳身体越来越棒,体弱没能阻止她走上跳水之路。

  后来陈若琳离开了外婆外公从市体校进入省体校,外婆陈桂英一有时间就去南京看望小若琳,每一次的分别祖孙俩都依依不舍。

  陈桂英依然记得一次离别的场景,“琳琳像往常一样为我送行,走到体校门口时,我不忍心和她告别 ,便回送一程。走了一段路后,她又折身送我。两小时内,我俩一直在一条小路上徘徊,眼泪掉个不停……”

  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