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岁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5:33:42

岁差
开放分类: 天文学

equinoxes,precession of

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引起春分点位移的现象。在日、月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的空间指向并不固定,呈现为绕一条通过地心并与黄道面垂直的轴线缓慢而连续地运动,大约25800年顺时针向(从北半球看)旋转一周 , 描绘出一个圆锥面 。此圆锥面的顶角等于黄赤交角 23.°5 。 于是天极在天球上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半径为 23.°5 的小圆 , 也使春分点沿黄道以与太阳周年视运动相反的方向每 25800年旋转一周 ,每年西移约 50.〃3 。 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进动(或称旋进)称为日月岁差。此外,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不断地改变位置,这不仅使黄赤交角改变,还使春分点沿赤道产生一个微小的位移,其方向与日月岁差相反,这一效应称为行星岁差。行星岁差使春分点沿赤道每年东移约0.〃13。日月岁差和行星岁差的综合作用使天体的坐标如赤经、赤纬等发生变化,一年内的变化量称为周年岁差。此外,根据广义相对论,旋转物体的自转轴会在空间产生相对论性进动,称为测地岁差。地球的测地岁差为1.〃98/世纪,方向为逆时针向。

岁差
作者:王纲领
岁差——人类以节气观测点为参照发现的太阳直射点西移现象,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发现这一天文现象并命名后,岁差成了专有特指名词。
在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方面:牛顿认为“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以牛顿认识为基础,天文界认为“地轴在进动”,并且创建了“在北半球看起来,天北极以黄北极为圆心,以23°26′为半径,自东向西作圆运动。它每年移动50″.29,历25800年完成一周”的物理模型,还计算出了恒星年和岁差值时间。至此,一套以牛顿对岁差认识为基础的错误理论诞生了。错误的原因是它与历法、天象和公转轨道之间都存在要害矛盾,并且在观测手段先进的今天,天文界一直观测不到恒星年和岁差值,对此我已作了专题论述。
300多年来,这套错误理论不断被传播蔓延,以至于使岁差的原始含义面目全非,被错误的演变为“岁差(axial precession),在天文学中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在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在大学课堂上,错误的地轴进动理论在师徒轮回中传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