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岁差运动?为什么产生?有什么规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3:58:45

岁差
作者:王纲领
岁差——人类以节气观测点为参照发现的太阳直射点西移现象,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发现这一天文现象并命名后,岁差成了专有特指名词。
在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方面:牛顿认为“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以牛顿认识为基础,天文界认为“地轴在进动”,并且创建了“在北半球看起来,天北极以黄北极为圆心,以23°26′为半径,自东向西作圆运动。它每年移动50″.29,历25800年完成一周”的物理模型,还计算出了恒星年和岁差值时间。至此,一套以牛顿对岁差认识为基础的错误理论诞生了。错误的原因是它与历法、天象和公转轨道之间都存在要害矛盾,并且在观测手段先进的今天,天文界一直观测不到恒星年和岁差值,对此我已作了专题论述。
300多年来,这套错误理论不断被传播蔓延,以至于使岁差的原始含义面目全非,被错误的演变为“岁差(axial precession),在天文学中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在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在大学课堂上,错误的地轴进动理论在师徒轮回中传播着,岁差一词的原始专有含义被尘封了。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搏斗,与人类智慧的提高密切相关,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理应响应党中央“提倡理论创新”的号召,努力追求真理。

是由于时间的膨胀引发的。

地球差异自转缩短了回归年的时间是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

虞喜命名岁差;天自为天,岁自为岁

潘文斌(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金甲 (wang.jinjia@163.com、13019865924) 等

如今教材与中国大百科全及成语词典中的岁差定义是我国引进的西方洋垃圾,不应以讹传讹编撰在高校教材《地球概论》中误导华夏莘莘学子。我国天文学家虞喜早在公元330年就对岁差做出定义;天自为天(恒星年),岁自为岁(回归年)。

虞喜(281一356年)从古代史志书中,发现汉代最初沿用古历,以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太初历制定时根据实测,以牵牛西斗宿中央附近的建星为冬至点。

《宋史·律历志》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一词由此而来。此前中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从去年冬至到今年冬至环行天空一周永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