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文学高手一问题!!!紧急!关于培哥记忆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0:49:46
1头顶 2眼睛 3耳朵 4口 5手
6胸 7背 8臀 9膝 10脚
这是十个部位要对应一下的文学作品连成一个故事,可以不用全,比如[救风尘]可以只用风尘二字,前六个都是元朝作品就可以只用一个元(圆)(袁)谐音都可以,但是必须用在前面

1《救风尘》元 关汉卿
2《墙头马上》元 白朴
3《西厢记》元 王实甫
4《李逵负荆》元 康进之
5《看钱奴》元 郑廷玉
6《幽闺记》元 施惠
7《中山狼》明 康海
8《玉簪记》明 高濂
9《绿牡丹》明 吴炳
10《风筝误》清 李渔

妙趣横生的培哥记忆术

  古希腊的雄辩家们在进行演讲的时候,常常采用一种叫做“场所记忆”的方法。他们把自己家的每一部分与要讲演的主要内容结合起来。比如,把要讲演的第一重点与正门相联系,第二重点与接待室,第三重点与接待室中的椅子联系记忆。在进行演说时,按自己家中的物品顺序想下去,就能把演说的重点回忆出来。这种方法叫做编码记忆法。无独有偶,在一次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锦州记忆研究所一位记忆术表演者,竟可与魔术相媲美,获得了电视观众的喝彩。他的表演过程是这样的:在舞台中央立一块黑板,写好阿拉伯数字,让观众随便说一些词句、人名、地名,诗歌、以及刚表演过的节目、数字、公式、外语单词、少数民族语言……说出的每项内容依数字顺序写下来,在整个过程中表演者不看黑板,但他能把这些全记下来。不管是观众要求他讲出的任意一个数字号码的内容,还是要求他讲出内容的数字号码,他都能迅速地回忆出来,而且还能倒背出来。

  有人认为这个人是记忆的天才,具有“特异功能”,其实,他只是运用了培哥记忆术,产生了“培哥效应”而已。我们如果自己通过训练掌握了这种记忆方法,也可以象他那样进行魔术表演的。

  培哥记忆术很简单,它只要求把一系列名称编成号码记下,比如对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编号。如;(1)西瓜,(2)葡萄,(3)苹果,(4)香蕉,(5)芒果,(6)荔枝,(7)龙眼……熟练地记下来,做到一说(5)就很快地联想到芒果;一说(7)就想到龙眼。把这些编码固定下来,然后通过联想与必需记忆的材料相连接。

  比如要求你记住这样几个词;(1)金鱼,(2)毛巾,(3)睡觉,(4)冰箱,(5)汽车,(6)钢笔……这样你就可以把金鱼与固定编码的第一号西瓜联接起来,联想到金鱼爱吃西瓜。要记第六个词“钢笔”时,把它与荔枝产生联想,想象荔枝牌钢笔。

  培哥记忆术实际上就是一种图象定位记忆法。也就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编码,然后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然后运用联想法、定桩法等方法来记忆它们。通过这种方法,再抽象、再复杂的记忆材料,都能被快速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从而被快速而且牢牢地记住。

  这种记忆能力,事实上人人都具有,例如我们看电视、电影、有趣的故事等,都是充分地利用了我们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