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成才的联系和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7:21:56
大家帮帮忙??尽快回答我呀/
/

成功包括成才,又不限于成才。我们需要培养精英,需要鲁迅,需要钱学森、袁隆平。但更要紧的,是必须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喊得震天价响的素质教育,其基本点正是要使受教育者人人成才,换言之,一所学校或一种教育模式的成功,首先应是就整体性或全体性而言,即应让所有学子百分之百成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上大学,上好大学,而不仅仅是靠几个或几十个尖子来撑门面。可恼人的是,咱国家仍处于初级阶段,教育整体上还没发展到普及高中、普及大学的程度。何况有的国家示范高中尚不敢挺胸脯保证一个都不能少,其它学校又谈何容易?然而,正是由于成才愿望的满足仍显艰难和尴尬,诸位同学就“须惜少年时”,诸位同仁就只能“春蚕到死丝方尽”,诸位家长就应当营造一个温馨而宽松的环境,诸位领导就务必动真格重视和发展教育,以无愧于这一任重而道远的民族伟业。
就层次性而言,成才的层面之一包括升学又不限于升学,更不限于考上示范高中或重点大学,读普高、普通大学或通过其它渠道进修培训,同样能够成才,同样可以成功。一位高二便退学却亮出了惊世之作《本领恐慌》并应聘到大学讲学的王小平,一位以《三重门》成名而逆反到不肯跨进大学校门的韩寒,谁能否认她或他是个怪才呢?成才的层面之二包括就业,可就业并不限于当专家、学者一类,做有一技之长而服务社会的普通劳动者咋不算成才,又咋不算成功?成才的层面之三包括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使是从事同一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后的发展仍有层次之别,岂能一概而论,现在就把人家看扁了?因此领导、老师也好,家长、学生也好,社会舆论也好,理当从不同层次、不同分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成功与成才,而不应呼啦啦只冲一扇门,全挤一条道,同攀一棵树。说得犯讳点,把成龙成凤窄而又窄地局限于哈佛、牛津,清华、北大,人为地炒高期望值和社会认同度,那就难免好心干傻事,甚至把脆弱的孩子往绝路上赶啊!
城高三长,非一日之功。成功与成才本身就具有周期性或阶段性,暂时没有升学或就业,暂时没什么发展,怎么就敢断定以后便不能升学或就业,以后便难发展呢?达尔文、牛顿、居里、爱因斯坦这些儿时曾被师长骂为“笨蛋”、“不听话”的人,后来不都成就卓著,成了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吗?他们的曲折经历有力说明,不能以一时一事之成败论英雄,而应寄希望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变化,多一点理解与宽容。天可怜见,某些学子不就是因一时挫折遭人冷眼,而去跳楼卧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