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效果理论具体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5:16:52
国内有没有相关比较经典的实证研究?

第三人效果,又称第三人效应,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森教授于 1983 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传播中第三人效应的作用》中提出的。他认为第三人假设似乎是一种普遍观点的变体,这种观点认为一些事件在社会层面(对其他人)上的影响与个人层面(对我)上的影响大相径庭,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

  第三人效果假说具体表说为:劝服传播所面对的受众认为,这种劝服对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的影响。而且,无论是否信息的直接受众,对媒介影响他人效果的预期,将导致自己采取某种行动。
  此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与感受有关,即人们认为大众传播信息对其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效果。二与效果有关,正因由此感受,人们将采取各种行动,从而导致了信息的效果——尽管不是那么直接的效果。
  “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发现,但以此来解释媒介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则在效果研究上颇有新意。其提示的是一种间接地强大媒介效果。

  组成部分:
  三个概念
  第一人效果:人们认为传播媒介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人效果:人们认为传播媒介对他人的影响
  第三人效果认知:第三人效果与第一人效果的认知差距
  两个层面
  认知:经验证据更多
  行为:新闻审查,网络成瘾是精神病,伤害表达自由,媒体和广告公关从业人员夸大自己的工作影响
  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强度的因素
  个人对信息的评价(认为某个信息对自己不利时,第三人效果更强)
  “第一人”和“第三人”的社会距离越远,则第三人效果越强(ps我们都在误解他人吗?)
  个人的自我形象感知
  负面媒介信息,第三人效果更强(社会不需要性,undesirability)
  为什么会出现第三人效果?
  认知不足或偏差
  维护个人利益的动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界在对传播效果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第三人效应理论。这个理论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森(W. P. Davison)教授于1983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传播中第三人效应的作用》(载《公共舆论季刊》第47卷,第1-15页)中提出。他认为第三人假设似乎是一种普遍观点的变体,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