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中本是美好的事物,诗人为什么感到茫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3:05:18
作者是米芾.

您说的是柳永的《望海楼》吗?这《望海楼》中有体现诗人茫然的意思吗?请指教。

噢,是米芾的《望海楼》。我觉得应该是有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在里面。我看到有人的解释是这样的“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古今多少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我觉得很有道理他有一首诗是:

点绛唇

莘野寥寥,渭滨漠漠情何限。
万重堆案。
懒更重经眼。
儿辈休惊,头上霜华满。
功名晚。
水云萧散。
漫就驿亭看。

但不知和他所处的时代是否有关联?这米老先生生在北宋末年经历了两个皇帝,他出生那年是1051年正是北宋皇佑三年宋仁宗赵祯。这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中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而且还有南蛮叛乱、交趾之乱。后来虽有“庆历新政”,但也未能成功。(这位皇帝还留下了一个故事那就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 ,卒于1107年北宋大观元年这时北宋的皇帝正是那位著名的宣和主人、“瘦金体”创造者、画家、书法家宋徽宗。
这样讲的话这米老先生会不会触景生情,感慨这日渐衰落的大好河山呢。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