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题】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3:10:30
三个问题
1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如何?国家采取哪些措施?
2奥运期间,我国为建“绿色奥运”做了哪些工作?
3奥运会后留下思考,你还能为绿色奥运的延续做点什么?

(一)人口政策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人口实现低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九五”期间,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的更替水平以下,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2000年末我国人口达到12.6亿,大大超过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4亿—7亿最佳人口上限。我国人口素质比1990年普查时明显提高。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反映了十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取得了成效。然而,全国人口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约2亿文盲、半文盲,全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小学毕业。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快速老龄化和“未富先老”增加了就业、社会保障的负担。

(二)资源管理明显加强,但危机日甚,人均不足与浪费并存。

我国从总量上看是“地大物博”,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水、矿产和森林等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

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优质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近年来各种非农使用使良田大幅度减少,基本没有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目标;部分沿海省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0.8亩警戒线,全国666个市旗区低于这一警戒线。

水资源紧缺已影响到生产和生活。河流断流、泉水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污染更加剧了缺水危机。

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用量矿产,如富铁矿、锰、铜、石油等,储量不足,供给愈来愈依赖于国际资源的利用;我国继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2000年石油进口达7000万吨,这一趋势不可逆转。

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农业上大水漫灌较为普遍,亩均用水484立方米;工业耗水高出世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