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视“赶尸之迷”的疑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1:33:05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了。央视的《走进科学》湘西“赶尸之迷”的解释。我实在觉得说不过去啊。央视说是走私,贩毒的一种渠道和背尸!那么请问了,赶尸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难道几百年前贩毒还需要借赶尸来掩人耳目吗?更不要说当时有没有人知道毒是什么东西。背尸就更扯淡了。湘西本来就是贫瘠,穷乡僻壤,而且一般请人赶尸还家的都是穷人家。那么请问了,前面一个法师,后面再请十几个背尸,这一路上吃 住,再加最后的工资,难道就靠这些穷人付的工钱就能捞回来吗?不要告诉我赶尸的人都是“雷锋”式的人! 对于我这些疑问还请上师指点!
我说的十几人是指前面的法师和后面背尸体的人,如果一次要赶10具 20具的话,就算分尸再背,10具 20具尸体的重量也不是2 3个人就能抗动的吧。那这样算起来连带法师,再算上背尸体的,一行按最最少也得8 9个吧。这么多人的工资全部由家属出!估计不是穷人能负担起的。我再强调几乎穷人赶尸的多。

科学探索和早期一部电影里都已经演过的,我相信科学,万事只要有个说得通的理由就不那么神秘了。楼主知道的:“赶尸”是因为湘西人乡土情结重,客死他乡后要回归故里在天之灵才能瞑目,所以其家人就请当地“赶尸匠”这一行业把尸体“赶”回去。真正的手法是用水银蒸汽蒸过后肢解(具体过程才是真正的科学,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啊),这样尸体就不会变硬也不会腐坏,师徒(一般是几个尸体就带几个徒弟,师傅前面走,徒弟一袭黑袍在后面低头跟着,好似尸体走路)分开背回去(一般赶尸匠衣袍宽大),只走夜路白天躲起来休息吃饭。外人忌讳就以讹传讹说是尸体自己走路。或者还有就是用韧性很好的两根竹竿把死者胳膊架起来抬回去,看起来好像一跳一跳的,就是传说中也是电影中僵尸走路蹦着走的原因。快到死者家就提前通告家人回避,说是死者见到家人无脸进门,家人一般很自觉(家里长辈们应该知道内里乾坤),师徒就把尸身放在板子上缝好穿戴整齐,因为保存的好所以即使路上走了十天半月的看起来依然面色温润肢体柔软。至于问题“十具、二十具尸体”,电影里才有的吧,一般情况不会一下子这么一群的,就算是同一时间同一事件死了好多人,通常也不是一家的,操办起来也是各自请各自的,由好几个赶尸匠带回去,大概也不会约好同时出发吧。
还是相信科学吧,虽然很多事情目前的科学解释不了,但毕竟科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对自然的一切都有了全新的认知。

一样迷惑

“赶尸”是由一人乔装死人;另一人扮成“赶尸术士”。“死人”头戴大草帽,将整个头部覆盖无余,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身着青面长袍大褂;膀臂披挂纸钱、黄表。行走时纸钱飘飘荡荡,活象旧剧里扮的孤魂野鬼;四肢捆上斑竹篾片,象是骨科用的夹板,其作用是不让手足关节弯曲,使举腿跨步硬枝梗杆,俨然一具僵硬死尸的样子!其状至为恐怖,见者唯恐避之不及。“术士”引路走在前面,形神枯稿,满面烟容,踽踽斜行,时时掉头关照后面跟随的“死人”,边走边丢纸钱,名曰“买路钱”;“死人”则沿着“买路钱”向前挪动足步,实际上纸钱成为了路标。引路人还提着一个灯笼,火光半明半灭,闪烁不定,这也是为“死人”指明去处的暗号。背上高耸耸的背一夹背;满咚咚的盛着纸钱和香蜡。就这样,一前一后,缓缓的,阴森森的,幽灵似的,走在荒郊小道,或僻静的小待小巷里。未晚投宿在鸡毛店中,点燃香蜡,焚烧纸钱,一时充满阴风惨惨的气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