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量行星的大小、质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24:06
如题

行星的直径,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其视角大小,再根据其距离和几何知识可以直接计算大小(这个办法只能适用行星,因为行星在望远镜里是能看出大小来的,恒星就不行,因为恒星太远,在望远镜里看起来还是一个点)。
计算行星质量最好的就是它有卫星,根据卫星的轨道和运转周期,可以算出卫星运转线速度,然后再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行星质量。如果它没有卫星,则要根据它对其它行星轨道的摄动来计算,比较麻烦。

天体测量方法
2.2.2光谱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一直想了解天体的物理、化学性状。这种愿望只有在光谱分析应用于天文后才成为可能并由此而导致了天体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通过光谱分析可以:(1)确定天体的化学组成;(2)确定恒星的温度;(3)确定恒星的压力;(4)测定恒星的磁场;(5)确定天体的视向速度和自转等等。

2.3天体距离的测定
人们总希望知道天体离我们有多远,天体距离的测量也一直是天文学家们的任务。不同远近的天体可以采不同的测量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天体距离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由于天空的广袤无垠,所使用测量距离单位也特别。天文距离单位通常有天文单位(AU)、光年(ly)和秒差距(pc)三种。

2.3.1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天文学家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测量它的远近,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科学的测量直到18世纪(1715年至1753年)才由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N.L.Lacaille)和他的学生拉朗德(Larand)用三角视差法得以实现。他们的结果是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这与现代测定的数值(384401千米)很接近。

雷达技术诞生后,人们又用雷达测定月球距离。激光技术问世后,人们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光束集中,单色性强等特点来测量月球的距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量级。

2.3.2太阳和行星的距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通常所说的日地距离,是指地球轨道的半长轴,即为日地平均距离。天文学中把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1AU)。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个天文单位的数值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