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被注入血液的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1:43:54
我们的传统的教科书是这样说狂犬病感染的,狂犬病病毒在咬伤部位先慢速增殖一定时间后,然后沿周围神经末梢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一般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那如果病毒直接进入血液系统会怎么样,我儿子就碰到这个问题,他在预防门诊抽血时针头就可能被狂犬病毒污染,但他身上有抗体(他刚打完狂犬疫苗一个月),强阳性,那他这次暴露有没有危险.
现有两种说法:
1.体内有抗体,而进入的病毒不多,会被抗体中和的.
2.狂犬病病毒可穿透血脑屏障,直接感染大脑,血液循环速度快,抗体不足以中和,病毒快速进入大脑感染或潜伏.
请真正懂的人帮忙解释!
有些文献上说要维持高滴度抗体半个月至一个月才把病毒完全清除,我小孩的抗体很高,是18.0ui/ml,远高于who的0.5iu/ml,那在半个月至一个月内还没完全杀灭病毒,会不会有漏网的病毒进入大脑感染,毕竟血液中病毒不象周围神经慢慢传到大脑,而是可直接到大脑

抗体成强阳性,证明抗体的质和量都不会差,再说针头被污染病毒也不会很多,再在说抗体LgG是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他在血液中中和可比在其他地方速度和效能高很多哟,所以不会出现您所说的第二种情况。如果您还是不放心可以去加一针抗毒血清,这样安全系数更加高了,呵呵
祝您儿子好运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右图:狂犬病毒粒子)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
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所分离到的病毒,称为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以制做疫苗。
狂犬病毒不耐热,在50℃时1小时,100℃时2分钟即可灭活;对酸、碱、新洁尔灭、福尔马林等消毒药物敏感;70%酒精、0.01%碘液和1%-2%的肥皂水亦能使病毒灭活。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沿周围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头、颈部、上肢等处咬伤和创口面积大而深者发病机会多。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常含有大量病毒,人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或经粘膜感染均可引起狂犬病,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气溶胶传染。
感染者发病时呈高度兴奋状态,并伴有发热、头痛、恐怖不安、惊风怕声、肢体发麻、吞咽困难,一旦喝水即引起严重痉挛等症状,出现恐水现象,故又称“恐水症” (hydrophobia)。3-5日后,病人转入麻痹、昏迷状态,最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隐匿该病毒,因此该病在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狐、獾、狼、猛、蝙蝠和其它野生食肉兽,则是自然界中传播本病的储毒宿主和自然疫原;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城镇,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毒的犬、猫,成为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