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把人分哪几个等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2:27:56
社会哦

上面说的都没错,补充一点所谓(贱民)就是以上4个等级任意不同的2个等级的人男女相互通婚所生的子女才称为(贱民),贱民从事最难最苦的一切劳动,而且不能跟其他的等级人居住在一起称为(不可接近的人)

婆罗门:代表权利最高的宗教(既有权,又有钱)
刹帝利:代表国王,贵族等等(既有权,又有钱)所以以上2种都是统治阶级!
吠舍:代表一些商人(有钱,无权)
首陀罗:很好明白代表的是一般的百姓(既没钱,也无权)所以这2种属于被统治阶级!

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家庭背景的等级高低!
也就是说贵族的后代永远是贵族,平民的后代永远是平民!

楼下的你上过社会没有,书上好好去找找!

5个等级。
1、婆罗门
2、刹帝利
3、吠舍
4、首陀罗
5、贱民

分为5个等级。
1、婆罗门
2、刹帝利
3、吠舍
4、首陀罗
5、贱民

印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特指“印度种姓制度”,属于对社会群体的宗教划分,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
婆罗门(Brahmin):代表神庙的宗教官员、祭司,
刹帝利(Kshatriya):代表帝王将相、王室贵族,
吠舍(Vaishya):代表平民、农民、商人、手工业者,
首陀罗(Sudra):代表奴隶。

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不入流的“贱民”(Un-touchable),如最低层的达立特人(Dalits),成份是打仗的战俘,以及不遵守种姓制度而结合的人。根据统计,贱民约占了全印度人口的15%,他们不能拥有土地,饮食器皿必须与其他人分开,还要替社会层级较高的印度家庭清理秽物。

种姓是随着西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时开始出现的。最初雅利安人用“雅利安瓦尔纳”和“达萨瓦尔纳”来区分雅利安人和当地的土著。后来才逐渐有了四个种姓。

种姓的划分,很像对社会群体的职业划分,只是种姓的划分是按出生而定,自进入这个社会就没法改变自己的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