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满江红》词牌。为什么格式不一样?恳请各位大师指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3:17:19
同是《满江红》词牌。为什么格式不一样?上次我的提问没有说明白,对不起,这次我详细说明。恳请各位大师指教!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宋江(见《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虎,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同是《满江红》岳飞的上阕开始的字数是4、7、3、4、4。而宋江的上阕开始的字数是4、7、5、4。

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注释】
⑴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⑵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⑶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⑷尘与土:谓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而言。 ⑸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宁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靖康耻”指此而言。⑻雪:洗雪。 ⑼灭:平息,了结。 ⑽长车:战车。贺兰山:在今宁夏西,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⑾从头:重新。收拾:整顿。⑿天阙:宫门。朝天阙:指回京献捷。

【赏析一】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