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先祖为何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8:05:42
....

我从我《当代百家姓》里面的给你抄下余氏的姓氏来历:
余氏是由祖先名字中的字演变而来的姓氏。相传,其远祖黄帝数传至周武王,有子叔虞,在周成王时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来,叔虞子燮又移封于晋,为晋侯。燮裔孙晋哀公,生子由余,避乱于西戎。后来,他以使臣身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深为折服,便留于秦国。秦穆公有了他的辅佐,一举灭掉西戎12国,成为西方的盟主。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便以余为姓,以示出自这位名贤之后,并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祖先。
由余的后裔后来发展成为余姓人的主体。除此而外,余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据家谱记载,春秋时,齐国有人以余丘为姓,后来又简化为余。据台北市余姓宗亲会所藏的一种手抄族谱载,余姓中的一支出自大禹之后。夏朝时,夏主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为越王,无余的子孙中也有人以他名字中的余为姓。但是,基隆市徐涂余俞宗亲会的某些资料则说,余姓出自大禹第3子空(又名罕),被封为余度王,其后代以余为姓。
余姓尽管来源不同,但秦汉以前,分布以今陕、甘一带最为集中。秦汉以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开始东迁,相继定居在新安(今属河南)、下邳(今属江苏)、高阳(今河南杞县)、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昌(今属江西)等地,并各发展成为望族。因此,余姓人大多根据自己所在的支派称自己出自余姓新安望,或下邳、高阳、吴兴、南昌等望。另有一些人从上述诸望中分出风采、武溪等房支。所以,余姓人至今还有人自称是出自风采堂或武溪堂者。
余姓在历史上还出现了一大批知名人物。唐代名儒余钦、宋朝宰相余天锡、名臣余靖、文学家余授、明朝诗人余兴亨、进士余日新、名臣余煌、清代学官余国柱、文学家余怀、画家余万言、当代政治家余秋里等,都在历代余姓名贤中占有重要位置。

见《风俗通义》:
余氏为春秋时秦国相由余之后。其为晋国人,后入秦。其子孙以祖名“余”为氏。
世居歙州,为新安(安徽歙县)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