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23:23:03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凡用兵之法, 全国为上, 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 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 , 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 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 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只有这样才能使蜀国的大后方长时间稳定,有利于讨伐魏国,统一中原,兴复汉室

平定西南边境~~为出征北方免除后顾之忧。

毛宗岗评:孙权之兵,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孟获之兵,亦曹丕所欲借以攻蜀者也。孔明之通吴,非注意于东,而注意在北;孔明之征南蛮;以非注意于南,而注意在北也。
“七擒孟获”是北伐的前奏。
至于为什么要七擒七纵,那是攻心术。

"攻心"联研究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汉昭烈庙以来,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圣贤后裔、普通百姓常至此,或怀古访悠,或凭吊先哲,或抒发豪情、或以古鉴今,或陪友赏园,内涵深邃,文化厚重,留下了许多故事,也留下了许多悬念。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赵藩"攻心"联,便是其中之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中,"攻心"语出诸葛亮南征时,马谡送行时建议:"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孙子兵法·谋攻篇》曾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心""心战"是对孙子"伐谋""伐交"之说的提升。"攻心""心战"的范畴更宽,包括计谋斗智、外交策略、民族政策及后世所说的思想、统战等工作。"反侧",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令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后来遂以"反侧"指怀有二心而疑虑不安的人。审势即审时度势,认清形势,古人常说的"识时务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