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脉冲星(死中子星)是什么?会蒸发掉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29:39
根据霍金的黑洞理论,黑洞也会蒸发掉,那么死脉冲星(中子星)也会?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死脉冲星,也就是衰落到不会发射脉冲的,在银河系里也有不少,怎么会没有死脉冲星一说呢??“根据天体物理学理论,很多恒星应该以中子星或黑洞作为其生命的结束。观测者在双星系统中实际上探测到的合适黑洞候选者差不多与他们发现的脉冲双星一样多,这表示孤立的恒星质量黑洞数目应该与孤立的脉冲星数目比例相同,这一推测得到了理论计算的支持。我们银河系中现在已知大约500个活动的脉冲星。但理论表明,一个脉冲星作为射电源的活动期是很短的,它很快衰竭成无法探测的宁静状态。所以,相应地我们周围应该存在更多的‘死’脉冲星(宁静中子星)。我们的银河含有1000亿颗明亮的恒星,而且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之久。最佳的估计是,我们银河今天含有4亿个死脉冲星,而恒星质量黑洞数量的甚至保守估计也达到这一数字的1/4——1亿个。如果真有这么多黑洞,而黑洞又无规则地散布在银河系中的话,则最近的一个黑洞也离我们仅仅15光年。既然我们银河系没有什么独特之处,那么宇宙中每个其他的星系也应该含有同样多的黑洞。”

没有死脉冲星一说,恒星死后根据其质量不同,可能变成白矮星、黑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即中子星是死恒星。下面是关于中子星的产生和消亡的理论:
由于不断地从两极向外发射脉冲,中子星不断地消耗它自身的能量即质量(E=mc2)。直到有一天它的质量下降到不足以维持中子的稳定状态的时候,中子会瞬间衰变为质子和电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子星的物质,其中包括丰富的生命所需的重元素,会被抛撒到星际空间之中。这是超新星的发生原因之一。
-----------------------------------------------------------------------
中子星这种主要由中子构成的星体,也许是了解黑洞形成的关键。中子星并不是宇宙中最重的星 但它们的表面重力仅次于黑洞,强大的重力将中子星压成了密度极高的球体,密度达到相当于将地球上所有的人挤进一颗方糖中,中子星上一汤匙的物质便重达一亿吨。
中子星的前身其实也是普通恒星,由质子、中子、电子等普通物质构成,恒星核心的融合反应会辐射出电磁波,使恒星向外的辐射压与向内的重力保持平衡,但恒星融合燃料总有用罄的一天,然后恒星的重力会导致恒星缩陷,从这里开始,不同质量的恒星走向不同的结局:八倍太阳质量以下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如太阳。白矮星是一种冷却了的恒星核,大小与地球相仿,白矮星的重力尚不足以将物质中电子压入原子核中。较大的恒星核心也较大,消耗核燃料的速度也较快,快速陷缩的结果导致剧烈的爆炸,称为「超新星」现象,残余的核心便成为中子星,中子星的重力强度远超过白矮星,所以星球上物质内的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中,形成中子。如果核心质量超过太阳的两倍,中子间的斥力亦无法抵挡强大的重力,成为密度无限大、整个星体缩陷成一个「奇异点」的黑洞。
中子星由于体积小、辐射量低,再加上星际物质的吸收,所以很难被发现,大部分有关中子星的知识都来自其高能的 x射线与γ射线辐射。
波霎与磁星是都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但磁星的磁场比波霎还要强上百倍。
中子星在两极方向辐射最强,所以中子星自转时便形成类似灯塔般的效果,当极方向朝向地球时,我们便会接收到中子星扫过的能量,中子星自转周期很广,从 0.002 秒至数分钟均有。
黑洞和中子星是完全不同的星体,楼主怎么能胡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