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和学生互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17:47
在讲理论课时,怎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产生互动?
不要让自己在台上唱独角戏?

我校张义蓉老师的一节历史公开课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那节历史课她讲的是“秦帝国的兴亡”。她以让学生“翻书看内容,关书讲内容,上黑板写内容,根据问题猜内容”的形式学习课文要点、重点,串以老师讲的故事,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兴奋状态,课堂气氛一直都很活跃。特别是其中一个环节是本课最闪光的地方:“假如你将来有机会走上仕途,你将怎样为官?你会吸取秦朝统治者哪些教训?”同学们本来就很兴奋,这时更是兴奋不已,纷纷举手回答。有说要关心百姓的,有说要廉洁奉公的,有说要刚正不阿的……表面看来老师把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事实上这是老师设题的巧妙所在。同学们回答的内容,其实许多就是秦朝兴亡的原因。这样做,既免去了过去的死记硬背,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和为理想而拼搏的意识。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巧妙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像这样的课学生就“动”了,而且“动”得好。

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课,老师“千呼万唤”,学生远远不“动”;老师又哄又奖,只有少数学生“动”;要不就是课堂闹哄哄,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或者发言的在发言,而听发言的急于起来发言,根本就没有听别人的发言,而起来发言的又说到另一边去了。像这种“动”,就没有“动”好。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老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明确课改的目的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去,主动想办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否则,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就容易回到以前的老教法上去。人们常说“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而在思想观念上,大多数人容易“喜旧厌新”。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必须放弃以前陈旧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

●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相”,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