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文亭街兴建于哪一年,有何由来之说,请帮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3:44:02
文亭街是条老街吗?是政府出资建设的,还是个人出资的?

文亭街东起中山南路,西中枢南街。东面原来到彭城路,现在从中山南路到彭城路这一段叫青年路。因为过去街当中有一个道衙门,所以文亭街原来叫道署街。在道衙门西面有一个向南又向北拐的弯路,所以西面又叫做道署后街。辛亥革命以后,道衙门没有了,而在现在的中山路口有个“一文亭”,于是改名为文亭街和文亭后街。现在统称文亭街。

一文亭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建筑物。上面是灰色筒瓦,檐角高翘。亭上有“一文亭”三个大字横匾。上有阁楼,下有栅栏门可以开关出入。台阶高约一米。抗日战争以前,因为妨碍交通而拆除。

关于一文亭的来历,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据说,清朝末年,有一个贫穷的青年,他为人很诚实。有一次别人送他一文制钱(制钱就是清代所通用的当中有一个小方孔的外面是圆形的铜钱)。他用这文钱做小生意,因为省吃简用,对待顾客又热情,终于积蓄了很多钱。后来他就用这些钱盖了一个亭子,以便行人休息或避雨,取名“一文亭”。这个故事教育人们不要轻视一文钱。只要勤勤恳恳,艰苦朴素,就可以发家致富。

另一个传说是,有一次碰到一件喜庆的事,地方人士为了使这一条街道更加壮丽而向人们每人募捐一文钱。人们觉得一文钱不算什么,都乐于捐输,很快地就募捐了不少钱盖了这个亭子。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轻视群众的力量,积少就可以成多,积腋可以成裘。

还有人说是纪念清代末年铜山县知县陶斋明的。因为他为官廉洁,替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他卸任时,老百姓在路旁放了一个大筐,大家约好每人投一文钱到筐里,不多时间,就投了不少钱。他们把这筐钱送给陶斋明。陶斋明不肯要。于是他们便把这些钱用来盖了个“一文亭”。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为官廉洁,肯替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