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柳乃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2:04:52

一个被忘却的重庆英雄作家,一个荣昌抗日英雄

1939年6月6日,盘踞在运城的日军共6万余人,第六次分9路进犯我中条山。我阻击部队经背水苦战,难以抵挡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死伤惨重,史称“六六事变”。在这次战役中,只身奔赴中条山抗日前线的著名知识分子柳乃夫壮烈殉国,献身民族解放事业。
柳乃夫原名赵宗麟,号玉书,1910年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一个书香家庭,幼时聪明,勤奋学习。在南京国立中央法学院法律系学习期间,经常和进步同学一起阅读马列主义著作 ,曾以政治嫌疑犯被捕入狱4年,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35年春到日本留学,年底奉中共指示回国,主编《永生》刊物。该刊被国民党查封后,又与钱俊瑞共同主编《现世界》月刊。与此同时筹办“引擎出版社”,发表了不少进步文章,在上海文化界救亡工作中极为活跃。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于“八·一三”侵犯上海,抗日军队浴血奋战,柳乃夫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名义,组成“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自任团长,团员有30余人。每到一地通过出墙报、写标语、演讲等形式积极宣传抗日。正如沈钧儒先生所说:“柳乃夫和我同道。在文教救国运动中,柳先生是最有力的一员。”
1938年春,柳乃夫率领“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到武汉,参加了全国救国联合会工作。6月,柳乃夫受中共中央长江局指派前往山西,到赵寿山的抗日部队作政治工作。临行前,受到长江局负责人董必武接见。他在移交服务团的证件和物品时,笑着对接收的金则人说:“万一我在前线牺牲了,这对你不是很好的纪念品吗?”
柳乃夫到达中条山前线后,由于战场生活艰苦,加之工作劳累,不幸犯了黄疸病,当年夏天渡过黄河,经潼关到西安就医3个多月。
在西安就医期间,柳乃夫一次在寄给爱人唐宗鹤的照片上写下如下诗句,充分流露了他的报国热诚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心声:
倭奴入寇一年余,河山破碎已半壁。国家兴亡匹夫责,投笔从戎古有之。高堂遥盼他乡子,战地星月倍家思。若问何时归故里,杀尽倭寇建国时……
是年秋天,他病愈后重返赵寿山部队,先在平陆县茅津镇加入了军队干部训练班任政治教官,主讲国际形势和日本侵华罪行等课程,鼓舞了军人们抗日斗志。为了更深入做些前敌具体工作,后经军部批准到177师挂职秘书,师部驻平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