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话和西方童话的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7:29:03
需要多举一些中西童话的例子
最好用中国方面讲到郑渊洁的童话故事
谢谢

找对人了,我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就是《中国本土儿童文学不敌西方的原因》

可以对比郑澜洁的书和《哈利波特》(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儿童文学,罗林本人已经表明她的初衷就是写给孩子们的书,就是童话)

1.西方的书阅读人群广泛
《哈利波特》的读者下至几岁小孩,上至几十岁老人,都对其爱不释手
而中国的童话呢,我也只是在三年级时读完了郑澜洁先生全套的童话;在询问一些年龄更大的,十几岁,二十几岁...基本没有人再读

2.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内容低龄化
这也是导致阅读人群少的原因
简而言之,就是“太幼稚”!

3.中国儿童文学教育性太强
总是本着教育儿童的目的,而且普遍反映“中国儿童文学作品里‘没坏人’”——其实就是人物性格脱离现实生活
在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里,你能找到马尔夫这样的人么?能找到弗地魔么?主人公会像哈利那样谈恋爱么?

4.我在作调查时,问道“你认为什么因素才是一部成功的儿童文学应该具有的呢”其中有一人说“色情,暴力,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诱惑,伦理道德可以穿插其中”
开始时,觉得这个人很有病,后来细想,觉得她真是一语道破了
《哈利波特》里,有人逃学,有人恶作剧,有人使坏,有人“早恋”,有变态,有杀人狂...可是孩子们并没有学到这些,他们学到的是哈里的勇敢,坚强,正直,讲义气!
这才是一部真正的,成功的儿童文学!

5.商业宣传
不否认电影火了《哈》丛书,而其带来的又是一连串的经济效应:周边用品,服装,网络游戏...
中国呢?

6.关于作者
很多人说应该让一些年轻作者来写童话,他们离孩子们更近

7.听说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几经空缺好几届了,而哈利波特却炒得火热,这绝对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大尴尬

PS:本人一向比较喜欢郑澜洁先生为人和他的作品
可是前几天却听说他发表了这样的言论,说《哈》热是中国孩子得跟风行为,是中国社会的悲哀。并非其作品本身的魅力,还得归功于商业炒作
这真是让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中国作者缺的就是一种虚心向人家学习的态度,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