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的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6:23:54

【注释】
①哀公:姓姬,名蒋,鲁国国君。定公的儿子,继定公位,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494—466年)。 ②何为:即“为何”,做什么。 ③举:选拔。直:正直。错:通“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邪曲。

【翻译】
哀公问孔子说:“如何做老百姓才会拥护我?”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去管理邪枉的人,老百姓就会拥护你;推举邪枉的人去管理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会拥护你。”

【解读】
本章之“直”仍属“正直”的范畴.
《春秋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国君历位时间为序,鲁国共有12个君主,即“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哀公是鲁国最末一个君主,也是春秋结束时期最后的一个君主,生前曾为鲁国名将。哀公十一年,率兵随吴伐齐;十二年,用田赋;十四年,“西狩获麟”;二十七年,欲借赵之力伐三桓,反为三桓起兵所逼出奔,后被迎回国,不久卒。

哀公问政,即用什么方法让臣民服从管理,孔子回答说:“推举任用正直的人,废置邪僻罔曲之人,那么老百姓就服从管理,如果说推举任用邪曲之人,废置正直的人,那么老百姓就不服从管理。”这与后世诸葛亮上书刘禅说的“亲贤臣,远小人”的意思一样,是一条重要的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该则内容讲授了如何用人的问题。《史记》载:鲁哀公问政,政在选贤。孔子的回答针对鲁哀公与三桓衅隙,尖锐指出哀公为政之失,舍贤任佞,以致三桓专权,批评的意味十分明显。同时孔子也希望能规谏哀公,举贤以服民。用人当与不当,关乎国家治乱,世运否泰。此则言言痛切,当为管理者的座佑铭。

全篇说明了「公平正义」乃是使人心能够信服的治国要务.孔子说:「若把正直的人,好的行为放到不正直的人与事身上来做比较,人们很容易就能对统治者信服; 若把不正直的人,坏的行为放到正直的人与事身上来做比较,人们却是怎样也无法信服啊!」在这里,孔子指出公平正义是治国的准则,为人君者万万不可轻忽.事实上,公平正义更是为人处事应该奉行的准则,能够「举直错诸枉」;自然能立下标竿,诸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