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32:26

叠字的运用
一)锤炼语言淡语化。李清照大部分词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文学语言,生动、鲜明、自然流畅却不见雕琢痕迹。乍一看,好像是不经意似的,而表情达意却细致深入,耐人寻味。典型例子首推《声声慢》在叠字方面的运用,词一开头就连用七组叠词写词人反复寻觅,而志趣相和的丈夫却丝毫不见踪影,眼前仍然是“冷冷清清”的景象,不由得内心不“凄凄惨惨戚戚”,词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自己那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言、声、情三者和谐统一,写得如此自然贴切却丝毫没有生造之感。女词人还善于用一些精确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词眼”,抒情写景,创造出感人的形象来。如《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一句,以菊花来比拟消瘦,以消瘦来说明词人长时间的痛苦思念,一个“瘦”字用语平淡,却成为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不说破情而情愈浓,显示出她不同凡俗的锤炼功夫。
(二)典雅语言家常化。与当时社会流行浓词艳句显然不同的是,李清照大胆地选用民间口语入词,从而达到推陈出新、化俗为雅的目的。《声声慢》中李清照用家常之语,摄入淡酒、寒风、哀雁、黄花、梧桐等形象,构成一幅阴沉凄惨的画面,描摹出词人一天生活的实感和心境。又大胆地把“将息”“得黑”“次第”“了得”等在当时看来又粗又俗的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样把新鲜的口语和华美的辞藻统一在主人公内心情感和外化意境里,浑然一体,融合在优美的音乐之中,令人陶醉。李清照用典也已做到了天然浑厚,即使不作为典故看,也能构成极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涵盖无尽的深厚意蕴。《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用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之典,“有暗香盈袖”用《古诗十九首》中“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之典,不仅写了黄昏赏菊之实景,还委婉表达了思念远人的深情。把典雅语言家常化,不仅有雅致的文人趣味,更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三)优美语言韵律化。李清照精通音律,所以读其词,才会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声声慢》中那一系列叠字,轻重相间,抑扬起伏,由平和低缓到益发促迫、深沉,如泣如诉,读来只觉意婉、情切!而词中“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等字,词人皆有意选用入声韵,构成一种激越凄厉的情调,再加上基本为两字一顿的二节拍这么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