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杜丽精神的感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8:35:43
学习杜丽精神的感受~~~~~~~~~~~~~~~~~~~~~~~~~~~``!!!!!!!!!!!!!

媒体报道,在8月14日结束的女子50米步枪3×20比赛中,中国选手杜丽以总分690.3环的成绩夺得金牌。

对于杜丽的由失首金到最终摘金,这一巨变,媒体笔墨甚多,中新社当即发出题目为《杜丽扫首金失利阴霾》的报道;而不少媒体的评论云,杜丽在失利后能再次夺金,证明其实力。实际说,上述评论都不无道理。从媒体透露杜丽重新夺金的4天心理历程来看,杜丽似乎不断地在进行“心理平衡”。

那么,杜丽是如何做到“心理平衡”的呢?媒体云,“杜丽在丢头幕一枚金牌后,遭受巨大的非议”。杜丽这几天对自己心理进行调整,使自己有效地摆脱失败后的懊悔与消极。(见新浪体育200年8月14日)。笔者提到杜丽失利后的“症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在“雪耻”的味道吗?

由此说到“雪耻”。近日有媒体的评论云,对运动员比赛失利的报道,媒体应慎用“雪耻”。体育比赛难免有赢有输,但决不是唯一的目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倡导公众人人参与。杜丽积极参与,仅这一点就该予以肯定,正是基于奥林匹克精神和宽容的氛围,对首金失利后的杜丽,也有不少网媒表达了鼓励安抚之言。

但真正激励杜丽在另一场比赛中奋起拼搏、沉着应战、再创辉煌的动力则是“雪耻”。

杜丽如何“雪耻”, 虽然媒体没有详细透露,然而,杜丽的表现令公众看到:她以一种坚定的“冠军的心”,用一种反弹的方式完成了回归。在最后几发中,更展现了她从容不迫,让一度已经紧跟在后面的对手慌了神。

“雪耻”动力之大,那句哲言“知耻近乎勇”就是一个佐证。一个本来具有良好素质的运动员,因临场发挥不佳暂时被淘汰,这就需要好好反思。而引发反思动力之一是那个“耻辱感”。只有把失败当成耻辱,才会有动力,才会奋发有为。

诚然,无论在体育比赛,还是在其他方面工作,人们都不是常胜将军。因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出现失手、失误、失败的情况。问题在于,在失败面前或在失败之后,如何认识,如何面对,既检验人们的斗志,也检验人们的智慧。假若对失手、失败自暴自弃,那么,就很难说有什么作为,很难“东山再起”。其实在人们前头,都有不少失败后再取胜的典型,在他们身上,都有着雪耻的勇气。比如,对眼前这位杜丽,媒体报道,杜丽顶住了压力,打出10.5环后,以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