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0:25:02
问题说明越详细,回答也会越准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由来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的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关于新中国的国体,经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反复酝酿,确定为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的政体确定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些有关建国的基本问题,经向新政协筹备会各方面代表宣传和解释而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对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名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此前的文件、指示中,一般常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称呼。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国名进行了讨论。
负责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第四小组把关于国名的意见归纳了三种名称。以董必武为首的组织法起草委员会先后三次开会,逐一讨论了国家名称、国家属性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写成了政府组织法的草案初稿。经8月17日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修正,通过为组织法的初步草案。在这个初步草案里,新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9月7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向已到北平的政协代表及各方面有关人士作《关于中国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报告。关于国名问题,周恩来解释说:“民主”与“共和”有共同的意义,无须重复。而这两个都包含了民主的含义。在国体上是用共和,在性质上则用民主。作为国家还是用“共和”两字比较好,所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可以说是民主了。在外国,“共和”和“民主”是一个字,而在中国,却将它定为两个字了。周恩来继续说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国名是“中华民国”,有共和的意思,但并不完全,可以作双关的解释,而且令人费解。因为在辛亥革命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尚未成功,那时只能是旧民主主义的。在那以后由不完备的旧民主主义进步到完备的新民主主义。今天,为了使国家的名称合乎国家的本质,所以我们的国名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适当的。
9月22日,董必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草拟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报告对组织法草案的总纲作了几点说明,第一点就是关于国家名称问题。董必武说:张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