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这三者的忧与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20:01
具体分析

楼上的不全,我来补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拥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他,却十分压抑苦闷,于是,奇丽的永州山水成了他的精神慰籍。他托物言志,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含绪的表现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范仲淹:亦是被贬的邓州州官。但他的思想不同于柳宗元,在被贬之后仍然一心向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佑名,在激励自己为国奉献的同时,勉励友人一起为国献身。

欧阳修:亦是被贬至徐州,但却不为这些身外之物而忧愁,<醉翁亭记>展现了他的志向,表现了他把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柳宗元
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这对他是个不小的打击,加上母亲的去逝,朝廷的诽谤不断,柳宗元一直没有找到快乐的理由。尽管他把相当一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拓上,尽管他尝试在山水间寻找慰藉,但文学上的成就终弥补不了官场上的失意,毕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才是读书人的最终归宿;而寄情山水想用美景洗涤自己的抑郁,终因走不出心灵的蕃篱,最后美景所伤。面对清幽的小石潭,他看到的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凉,居于溪边,虽然故作放达地说“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但我们看到的仍是“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的寂寞无奈。一个并不愿遁世隐居的有志之士,却不得不过着无所事事的山林生活,柳宗元一直无法从贬谪的打击走出。也许他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与评价,精神上沉重的负担终于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永州的贬谪生活使他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地步。十年后被召回京,不久又被贬柳州,这次对他的打击更大,敏感的柳宗元意识到:朝中的政敌这样仇视自己,而自己年事渐高,再次复出希望渺茫,在忧愤贫困交加中,他匆匆走完了47年的人生历程,而此时,皇帝再次召他回京的诏书正在路上。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我们已经无法猜度若他再次回京会有什么际遇,他已经等不到了。柳宗元空有满腹经纶,空有壮志凌云,却因终日“忧谗畏讥”而早逝。

二、欧阳修
欧阳修也遭受被贬谪的命运,但结果大不相同。欧阳修是个蛮有意思的人,从他的别号“六一居士”可以看出他被贬往滁州,似乎毫不介意,经常带着同僚朋友流连于琅琊山一带,不仅寻幽探秘,还着力开发,于是有了丰乐亭、醉翁亭,有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