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杂剧《赵氏孤儿》第一折的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5:50:03
第一折屠岸贾的开场白里说“某在灵公跟前说过,将赵盾三百口满门良贱,诛尽杀绝。止有赵朔与公主在府中,为他是个驸马,不好擅杀。某想剪草除根,萌不发芽;乃诈传灵公的命,差一使臣将着三般朝典,着赵朔服那一般朝典身亡。”
我的疑问是,既然屠岸贾已经跟灵公说了要杀赵盾家三百口,为什么要诈传灵公的命令呢?如果是灵公不让他杀驸马爷,那他先斩后奏然后说是误杀岂不是更容易?这样死的可能只是个杀手。但屠岸贾冒这么大的风险,误传了灵公的命令,还这么兴师动众的带去三般朝典,岂不是更容易被灵公发现么?
这一点在后面有交代么?驸马死了,公主后来也死了,灵公当然很容易就能知道驸马被杀的事,灵公为什么没有因为诈传命令而怪罪于屠岸贾呢?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想杀赵家的,是晋灵公本人,晋灵公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早对赵盾不满,屠岸贾不过是他手中的一把刀而已,屠岸贾杀了赵家全家,他高兴还来不及呢,那会怪罪屠岸贾。
二、赵朔毕竟是驸马,哪自然是皇家的人,在那个“刑不上大夫”的年代,杀个皇家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的,赵朔入赘皇家,估计也不是什么赵家的人了,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灵公说的赵氏全家,是不是应该把赵朔排除在外?这是我的猜测。
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第一条,还是灵公自己想杀赵氏全家,这是主要原因。

剧本你读得很细!我的看法是——
屠岸贾诈传灵公之命赐死赵朔,一方面是担心先向灵公汇报会受到阻碍。毕竟赵朔是驸马,不能和普通的赵家人等同,万一公主出面哀求,很可能就杀不成了。这岂不是给自己留下了大患?先斩后奏最好!而且诈传灵公之命,赵朔就能够顺利处死。如果没有灵公之命,赵朔没准儿还要抗争一下呢。
另一方面屠岸贾也有足够的信心,知道灵公一定会支持他。他们是一伙儿的,灵公本来也同意将赵家灭门,不会因为命令是怎么下达的而争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