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球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42:54

乌龙球”源于英语的“OWN GOAL”一词,意为“自进本方球门的球”,香港球迷根据这个单词的发音,将其称为“乌龙球”。“自摆乌龙”是乌龙球的成语说法,它源于广东的一个民间传说:久旱之时,人们祈求青龙降下甘露,以滋润万物,谁知,青龙未至,乌龙现身,反而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摆乌龙”引用到足球赛场上,指本方球员误打误撞,将球弄入自家大门,不仅不得分,反而失分,这与民间传说的主旨十分吻合。“乌龙球”的高危人群应属于后卫和门将,因为他们是距离本方球门最近的队员,当然,在防守对方定位球的时候,好心回防的前锋或中场球员也极有可能弄巧成拙。乌龙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对于悬念迭生的足球比赛,适时的乌龙球恰如增鲜的味精一样让球迷大饱眼福,然而对于不慎炮制出那道黑色轨迹的球员而言,他们极有可能为自己的一时疏忽付出惨痛的代价。

“乌龙球”的来历

前几年,德国的施拉普纳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我们的足球事业,有人给了施先生一个称呼:施大爷,并且很快流行起来。
现在要弄清楚这个称呼的始作俑者不会太难。不过几百年后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恐怕会费些功夫,搞不好还会以为是因为施拉普纳年过古稀、德高望重所以被尊称为“大爷”,那就相差千里了。
好在中国有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那就是考据之学。将来不失传的话,类似这样的问题都不难理出头绪。考据之学是明清时代兴盛起来的,但这个兴盛细论起来有些凄凉。清初大兴文字狱,笔下稍不留神,就有杀身之祸。一个叫查嗣庭的官员在江西主考,出了个题“维民所止”,有人密报说“维、止”是影射“雍正”二字去首,结果查大人入狱,病死狱中,最后还被戮尸,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范本。这样的环境中,谁还有心思赋诗作文,大家一股脑都转而研究经书的文字音韵、校勘训诂等等,考据之学因此成为时尚。到乾隆、嘉庆年间,这门学问登封造极,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史有乾嘉学派之称。
考据的核心是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来历和传承。如果以考据的态度细究起来,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乌龙球”是足球中一个很常见的说法,意思谁都知道。从语言的角度说,其来历大约是这样的:英语“own goal”(自进本方球门的球)与粤语的“乌龙”一词发音发音相近,而粤语“乌龙”有“搞错、乌里巴涂”等意思,大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记者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