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记的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38:56
核工记中桃坠雕刻的中心在哪两点
急急急

唐代诗人张继有一首饮誉古今的七绝《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了姑苏城外枫桥和寒山寺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寂寞的情调,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愁情怀,而《核工记》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则是此诗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全文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

首先,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对比,突出“奇巧”。桃坠“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说明桃坠体积之小,显示了桃坠工艺品的精巧。结尾“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隐几,煎茶,统为六。”众多人、物、景、人事都是雕刻在 “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坠上,这种对比充分说明了桃坠的巧夺天工。

其次,人物神态之活与情态之细形成对比,突出桃坠之“妙”。作品写更夫“若寒冻不胜者”的神态和情态,渲染了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又如写寒山寺“户内一僧”则是“侧首倾听”,“松下东来一衲”又是“负卷帙踉跄行”,而舟尾小童是“拥炉嘘火”,钟阁叩钟者是“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以上这些描写,既有粗线条的勾勒,又把人物最微妙的情态描述出来了。避免了枯淡,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人物的神态和情态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突出了桃坠之妙。

第三,意境深邃与文字浅显形成对比,突出桃坠作品之美。桃坠“长五分许,横广四分”,上刻人、物、景、人事,文章描述文字虽浅显,却富有诗情画意。本文中,桃坠雕刻的重心凝聚在两处:一是寒山寺,一是小舟,扣住了诗的题意。先看寒山寺,依傍山麓,古松掩蔽。房门虚掩,一僧于屋内侧首倾听。他是听松涛声,还是听潮涨声?都不是。他是倾听人的足音,在等人。这样,僧的焦急之心不言而喻。这由“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可知。在这深夜中,“踉跄行”、“仆仆前”正说明事情非同一般。再看另一个画面:“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写客伏在小桌上小睡,像是要醒来的样子,点明了行客心事重重,揭示了行客愁闷落寞的情怀,以至于夜半三更,难以安眠。而残月半弯,疏星数点,潮声阵阵,无疑又为行客添了几多愁绪。这样,文中所介绍桃坠微雕世界的两个主要画面,都突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