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问题!100分急求方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5:18:32
在08年9月4号中午吃了豆腐乳,就全部呕吐了,之后就一直不舒服,喉囔堵,膈的位置也堵(胸部中间) 打嗝才舒服,有吃胃药(香砂养胃丸,法莫替丁片,吗丁啉)可是不见好转,然后又买了中药自己熬来吃.时好时坏,有时候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有时候又堵的厉害.期间一直有禁食,都是禁忌吃辛辣 生冷硬的食物.一直不见好转,知道10月6号早上去做胃镜,医生说是浅表性胃窦炎,很轻微的胃病,之前也检察了肝功能,正常,两对半5项呈阴,然后消化内科医师给我开了 胃药胶囊 甲硝唑片 雷尼替丁胶囊 阿莫西林 让我服药,今天10号了,我觉得服药以后很难受,一天最少2次大便,感觉便不尽,颜色偏深,松软,今天卫生纸还有点血.反正就是嗜睡,梦多,乏力,很想呕吐,感觉比服药前还严重了?以前像有点像堵这,但是确实没食物,但是现在是想呕吐,感觉喉咙那就有东西.请问医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补充提问:(2008-10-10 15:36:48)吃完中药以后,有医师说我是心理作用,就建议我吃舒肝颗粒,吃了以后我也不见有好转,在这个月期间我也有吃藿香正气液,刚开始呕吐后去看医生,医生说我有点感冒,有吃999感冒灵,说我血压低,让我吃生脉饮.
性别:女,体型:瘦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
  病因病机
  西医认识
  病因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病理
  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认识
  脾胃虚弱为其内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
  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腕;过度辛劳则耗耗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机不舒。
  脾胃素虚,加之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症状辨证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嗳气、厌食恶心等。一般胃体胃炎可见厌食、体重减轻,或伴贫血;胃窦胃炎或伴胆结石,尤其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烂而出现明显疼痛、嘈杂、灼热等,严重时可出现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医书籍中多属胃痛、痞满、嗳气、嘈杂等范畴。
  本人经多年探索,归纳出脾胃虚弱、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合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
  中医治疗
  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
  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
  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代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