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大同的名俗~~越多越好~~~大大的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3:30:43
很多的分
快点

名俗???还是民俗???
大同婚俗
大同丧俗
大同出生俗
大同起名俗
大同农事俗
春节生旺火
皇后之乡
旧大同的晾脚会
旧大同的城隍庙会
旧大同的其他庙会
大同戏曲
道 情
二 人 抬
耍 孩 儿
罗 罗 腔
北路梆子
大同戏剧史
回答者:ぐ傻傻爱伱じ - 魔法学徒 一级 5-3 13:42

这里好多http://garden.2118.com.cn/taiyuandao/datong/minshu/minshu.htm
回答者:三横加一竖 - 助理 二级 5-3 16:24

挠搁、抬搁是古代时为了庆贺丰收,将孩子举于头顶,架在颈上的风俗。如今这种风俗也流传了下来。挠搁往往是一个壮汉背部绑有一根铁杆,铁杆上头安有铁座,铁座上坐有化了妆的孩子。这孩子称为“挠搁人”,那壮汉则称为“底座”。
特点:表演难度较高,关键全在“底座”。“底座”必须先求稳,之后才能运用脚步和腰部,将膀子甩起来,从而带动上面的“挠搁人”衣阙飞舞,酷似神仙下凡。
大同地区,气候偏寒,当地农村之中家家都有土炕,而且炕灶相连。为了美化室内,当地人家一般将锅台刷成白色,灶围涂成黑色,且灶围上常常请人绘有图案。图案内容可以是生活写照,也可以是神话传说故事。绘好之后,主人还会请街坊邻居前来评画,若取得一致好评,主人将很有光彩;若没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不仅主人脸面无光,而且绘匠也威信扫地。
特点:灶围上的图案精细,内容多样;灶围分为围边、围身、围心和灶头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特定的绘画风格,这样造成了灶围图画的层次感与立体感,顿时提高了灶围的美观程度。灶围不仅美化了大同居民的生活,也体现出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