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GDP能反应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2:52:42

GDP作为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增加值之和,可以说是通过对全社会劳动总量的价值的衡量来反映全社会的总产出的。在衡量全社会总产出方面,GDP指标仍然是最全面的指标。因此,世界各国都依然采用GDP指标作为衡量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经过半个世纪实践,GDP指标也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环境问题,GDP 指标不能反映生态成本和资源利用的水平。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会使人们在积极发展经济,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同时,漠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GGDP 指标形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在GDP的基础上,对生态成本等有损经济正常发展的因素进行扣除后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GGDP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内涵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大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情况,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就克服了GDP指标因没有扣除生态成本所造成的“虚增”的问题,是对GDP指标的一个修正。
GDP指标和GGDP指标是一对矛盾,或者讲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是宏观经济统计指标,都要反映经济总量及其增长水平,但二者又各有不同,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经济增长的情况。GDP是从劳动总量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总量的,无论是正常的经济增长,还是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新的经济活动,都是人类付出的劳动。GDP 是增加值之和,也可以粗略认为是人类所付出的全部劳动之和。从衡量人类所付出的劳动的角度来讲,GDP是最全面的指标。GGDP指标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而产生的指标,它对经济总量衡量的标准是可持续发展。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生产活动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的标准,这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后果需要新的生产活动来纠正,这就是生态成本。既然列为成本,就是支出,需要扣除,所以GGDP指标衡量的经济总量只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标准的经济总量。从这个意义上讲,GGDP指标衡量的不是生产劳动的全部,而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那一部分“有效”的生产劳动。
GDP指标和GGDP指标是产生于两个不同时代的两代指标,是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物。GDP指标只讲增长,是通过全社会劳动总量来反映经济总量的概念,是与粗放型或集约型增长方式相对应的。而GGDP指标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物,是与可持续增长方式相适应的。两个指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经济增长的情况。深刻认识这两个指标的意义在于用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