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1:14:11

楼上说成都在蜀汉以前叫益州是不对的,益州是川西的总称,不是成都名字。成都这个名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2000多以来一直使用成都这个名字,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至于成都名称的由来,我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成都”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至迟在秦代,“成都”的名称就已频频见诸典籍。<蜀王本纪》说:“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开明)九世有开明帝……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
  古蜀国开明王朝是当时西南一个强大的国家。开明王朝的首都最初在郫县,到开明九世时,乃迁都至成都。为什么开明王朝会产生迁部的想法呢?按(太平寰宇记)的说法是:“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原来是成都这个地方因为土地肥美,少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集市,两年左右的时间又由集市衍变扩充为一座像样的城市。这时候,成都的繁华热闹已经远远超过了郫县,所以开明王朝的统治者会把首都迁至这人烟辐辏的地方。成都城所在地为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无论从交通还是自然生态条件看,都是十分优越的。开明王朝在成都建都以后,秦国宰相张仪在此基础上修筑了著名的龟化城,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成都城的城址都未发生过变化,这在中国历史中是少有的一个特例。
  “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这是对成都得名的一种最通俗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说法。
  近年来,还有一些有关成都得名的新的看法值得关注。比如,有一种看法认为,成都乃是远古时期一个叫“成侯”的部落居住过的地方,所以称为“成都”。《山海经》有这样的语句:“成都载天之山……成侯之山。”因此成都的“成”字极可能是生息在成都的一个古族名或国名,成为戊与丁的合体,而戊代表斧钺的形象,丁象征箭或箭射中靶子的形象,说明“成”这个部族以善于射箭和使用兵器而闻名。“都”当然是“成”这个部族的治所,也即政治、军事权力集中的地方。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成都)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中原汉人把蜀都音译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国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