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诗名为何叫“春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3:15:24
杜甫的《春望》诗名为何叫“春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告诉我们什么人生哲理?
拜托大家,帮我想象。

A.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诗人困居长安时写的,以其感情饱满充沛而成为望乡思亲的诗作中之名篇。
杜甫这番“春望”,是因望国而叹无家,因无家而忧国破,更添望乡思亲之愁。
杜甫不愧为诗中巨匠,一开头便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点染出悲凉的景象,国已破,山河犹在又何如?城又春,草木丛生更堪愁!动乱中的人,因花而溅泪,闻鸟亦惊心,其处境之危殆可以想见。杜甫这番“春望”,是因望国而叹无家,因无家而忧国破,更添望乡思亲之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已成为后人言说心中愁苦的名句,读来让人捶胸扼腕。而一句“家书抵万金”,道出了古今游子的共同心声,千百年来曾让多少人为之落泪、动情。

B.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北游齐赵时,诗人当时二十四岁。此诗被后人刻石为碑立于泰山。
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其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

写春天的景色: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