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5和帧中继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0:39:08
请详细一些,比如说:x.25每一跳都要进行确认,帧中继只有到达目的站才会进行确认,中间站不进行确认

帧中继技术及其应用

帧中继是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通信技术,其英文名为Frame Relay,简称FR。它是从X.25分组通信技术演变而来的。什么是帧中继? 它有什么优点? 用帧中继来干什么?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简单的介绍。

一、数据通信技术发展演变的过程

数据通信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各种数据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为了实现数据通信,必须进行数据传输,即将位于一地的数据源发出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络送到另一地的数据接收设备。被传递的数据信息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典型的应用有文件传送、电子信箱、可视图文、文件检索、远程医疗诊断等。数据通信网交换技术历经了电路方式、分组方式、帧方式、信元方式等阶段。

电路方式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传送信息且固定占用电路带宽资源的方式,例如专线DDN数据通信。由于预先的固定资源分配,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着。分组方式是将传送的信息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包,称为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在分组交换网中,一条实际的电路上能够传输许多对用户终端间的数据而不互相混淆,因为每个分组中含有区分不同起点、终点的编号,称为逻辑信道号。分组方式对电路带宽采用了动态复用技术,效率明显提高。为了保证分组的可靠传输,防止分组在传输和交换过程中的丢失、错发、漏发、出错,分组通信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较为繁琐的通信协议,例如:在分组网与用户设备间的X.25规程就起到了上述作用,因此人们又称分组网为“X.25网”。帧方式实质上也是分组通信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将X.25分组网中分组交换机之间的恢复差错,防止拥塞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简化。帧方式的典型技术就是帧中继。由于传输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误码率大大降低,分组通信的差错恢复机制显得过于繁琐,帧中继将分组通信的三层协议简化为两层,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帧中继网内部的纠错功能很大一部分都交由用户终端设备来完成。

二、帧中继技术简介

我们可以将帧中继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它使用一组规程将数据信息以帧的形式(简称帧中继协议)有效地进行传送。它是广域网通信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