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一些题目、急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49:36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鲁国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最重要的是由于鲁庄公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________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2、鲁庄公的“鄙”体现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给你留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鲁国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最重要的是由于鲁庄公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________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答
  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由此可见取信于民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鲁庄公的“鄙”体现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一:战前与曹刿讨论时,庄公讲的可与齐一战的2点理由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二:战时,刚开战即叫击鼓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三:战后不观察就叫追击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取信于民,善于纳谏,求贤若渴
理由不重视人民,而重视大臣,神灵
急于求成,盲目进攻;
盲目追击,忘了可能有伏兵
爱国,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善于观察,思考
深谋远虑

1.必以分人、必以信、必以情
2.(1)把取胜希望寄托在“肉食者”和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
(2)不查敌情,急躁冒进
(3)胜而不知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