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8:41:58
这是什么意思啊??

“夫子之道”
  孔子要把弟子们培养成“志于道”的士、“谋道”的君子,那么这个“道”是什么呢?换言之,什么是孔子之道呢?“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这是曾参的概括。而子夏、颜回则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史记·孔子世家》)没有说具体内容,但显然不仅是“忠恕”。自孟子始,历代学者多数认为是“内圣外王之道”。

  愚以为,对孔子之道不能一言以蔽之,就像很难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一样。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以后,人们才对这一主义有比较清晰和完整的了解。事实上,孔子之道亦有三个方面:人生之道、政治和社会之道、哲学思想之道。

  所谓人生之道,简单的意思就是人怎样生活,或者说如何做人。全书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在谈做人的原则、标准以及方式方法。从个人角度说,就是“修己”之道。人生之道还有更深的内涵,并且有迹可循,其基本规律就是孔子那段著名的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核心内容不仅是知识的日益增多、道德的逐步提高、人格的累积完善,更是智慧的渐次加深、境界的持续攀升。这是由人生“必然王国”到人生“自由王国”的发展过程。

  “志于道”“谋道”,首先就要立志于这种人生之道,谋求这种人生之道。众多学者归纳为“内圣”之道,愚以为未必妥当。其一,孔子认为事实上并不存在“圣”。其二,只讲“内”,或多或少忽视了“外”,而孔子的人生之道始终突出“行”,强调人在世间怎么做。

  所谓政治和社会之道,其实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说白了就是怎样领导和治理国家,人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拙文曾数次加以解读,可简单总结如下:国家统一,权力集中,上下各在其位,没有分裂;各级统治者廉洁公正,富有仁爱之心,德治与礼治并行,对异邦以德服人,推行和平外交;社会有统一规范,稳定安宁,秩序井然,富人同样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同等级的人财富平均,不同等级的人和谐相处;人民各得其所,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中年人以诚信交往,青少年受到关爱和教育,懂得报答父母、老师和社会,鳏寡孤独及残疾人得到尊重和照顾,生活无忧。总之,初步建立“小康”社会,最后达到“天下为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