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中东路事件中张学良的所作所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02:47

思想是爱国的,目的是纯正的,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是七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寸土必争的决心没有失败。

张学良当时28岁,读书不多,好女色,抽大烟。热血青年一个,受蒋介石调拨,手下以中东路督办吕荣寰为首的腐败分子撺掇、蒙蔽,想先收拾苏联,再收拾日本,却不知,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炸死,日本势力急剧发展,而此时距苏联内战刚结束不久,斯大林大清洗还未开始,能征善战的将军都在,军事力量很强大,但苏俄最大敌人不是中国,是欧美。事件开始苏俄步步退让,张学良以为苏联软弱好欺,步步紧逼致使事件扩大最终1929年10月同江之役中失败,被迫求和,东北军损兵折将实力大减,《中俄协定》《奉俄协定》作废重新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草约》。由此导致1931年9月18日 日军冒险派发动 918事变,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4个月日军占领东北全境。民族的悲剧源于不团结,蒋介石想借俄灭奉,中共借俄灭蒋奉提出武装保卫苏联,并且发动暴动予以支持,奉军内部各自打小算盘,失败是必然。
当然,张学良不学无术才是他误判的根本,不抵抗谁教的?还不是保存实力,如果当时借俄制日,也许就没有9-18.

同意楼上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