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小时候跟不跟青蛙(它爹妈)一起生活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1:50:46
蝌蚪是不是一直跟着青蛙生活,直到它变成青蛙?

有什么依据?

青蛙是体外受精,父母是吧精子卵子排到水里就走了。
小蝌蚪找妈妈就是这样而来的

蝌蚪出生就自己在水里游来游去 他爸妈早蹦走了
蝌蚪在水里时处境很危险 很容易被鱼吃 所以是以多取胜
并且 如果环境不好 没食物 地人多 水少 蝌蚪之间会互相吃 厉害的蝌蚪会长得很快 很快变青蛙 蹦走 这是优胜劣汰

蝌蚪不是跟着青蛙妈妈生活的----------
青蛙在水边产卵后,经过一段时间,卵就会孵化成蝌蚪,并以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做食物。约一个半月后,蝌蚪尾巴的根部开始膨胀,一个星期后长出后腿,随后前肢开始成形,尾巴同时会缩短,这时候,小小的蝌蚪就变成小青蛙。青蛙的身体短小扁平,没有颈和尾巴,眼球突出,皮肤湿润平滑,后肢长而强健,善跳跃。大部分的青蛙会栖息在树下阴暗潮湿的角落,喜欢吃小昆虫。

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

所以推论蝌蚪大约在5、6月变青蛙
蝌蚪(kedou)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