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学贵专心的翻译,满意再加分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19:29
学贵专心,希望有人能帮我翻译一下,
如果满意,再加20分,只等2小时。
(要翻译的详细一点,谢谢了!)

下面是原文:

学者出于心也,心为身之主,耳目候于心。若心不在学,则听讼不闻,视简不见。如欲炼业,必先正其心,而后理义入焉。

夫两叶掩目,则冥默无睹;双珠瑱耳,必寂寞无闻。叶作目蔽,珠为耳鲠,二关外拥,视听内隔,固其宜也。而离娄察秋毫之末,不闻雷霆之声;季子听清角之韵,不见嵩岱之形。视不关耳而耳不闻,听不关目而目不见者,何也?心溺秋毫、意入清角故也。是以心驻于目,必忘其耳,则听而不闻;心驻于耳,必遗其目,则视而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剞劂之手,而不能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奕秋,通国之善奕也。当奕之思,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将闻未闻之际,问以奕道,则不知也。非奕道深微,情有蹔暗,笙滑之也。隶首,天下之善算也。当算之际,有鸣鸿过者,弯弧拟之,将发未发之间,问以三五,则不知也。非三五难岉,意有暴昧,鸿乱之也。以奕秋之奕,隶首之,穷微尽数,非有差也。然而心在笙、鸿,而奕败算挠者,是心不专一,游情外务也。瞽无目而耳不可以察,专于听也;聋无耳而目不可以闻,专于视也。以瞽聋之微,而听察聪明者,用心一也。

夫蝉之难取,而黏之如掇;卷耳易采,而不盈倾筐,专与不专也。是故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之者,虽入于耳而不谛于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乐,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学者〔学者〕指学习这种行为。者,表示停顿的语气助词。出于心也,心为身之主,耳目候〔候〕伺候,听命。于心。若心不在学,则听讼不闻〔听讼不闻〕听而不闻。“听”与“闻”在本文中不同义,“听”指耳朵的动作,“闻”指动作的效果。讼,通“诵”,高声念书。下句“视”与“见”的关系同此。,视简〔简〕竹简,小竹片。古代在竹简上写字,编连成册,相当于后世的书籍。不见。如欲炼业〔炼业〕修业,反复学做某一件事。,必先正其心,而后理义入焉〔入焉〕入于心。“焉”为兼词。。
夫两叶掩目,则冥默无睹〔冥默无睹〕昏暗得什么也看不见。冥默,黑暗无光。无睹,无以睹,不能看见任何东西。;双珠瑱〔瑱(zhèn)〕充塞。耳,必寂寞无闻〔寂寞无闻〕安静得什么也听不见。寂寞,静谧无声。无闻,无以闻,不能听见任何声音。。叶作目蔽,珠为耳鲠〔鲠〕通“梗”。这里是塞子的意思。,二关外拥〔二关外拥〕堵住耳目。二关,指耳、目接触外界事物的通道。外拥,从外面堵塞。“拥”,通“壅”,堵塞。,视听内隔〔视听内隔〕眼的视觉能力和耳的听觉能力被隔阻在里面。,固其宜也〔固其宜也〕意思是说,在上述情况下听不见声音看不到东西本来是应该的。。而离娄〔离娄〕古代传说中眼力极好的人。《孟子》有《离娄》篇。察秋毫〔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之末,不闻雷霆之声;季子听清角之韵〔季子听清角之韵〕季札能分辨清角的声音,吴公子季札,善辨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其观乐事。清角之韵,古代五音之一。主悲哀,难辨识。 ,不见嵩岱〔嵩岱〕嵩山和泰山。嵩,指嵩山,五岳之一,在今河南省境内。岱,即泰山,在今山东省境内。之形。视不关耳而耳不闻,听不关目而目不见者,何也〔视不关耳……何也〕这几句的大意是说:视力与耳朵无关,可离娄察秋毫之末时为什么就听不见雷霆之声呢?听力跟眼睛无关,可季子辨清角之音时为什么会看不到嵩岱之形呢??心溺〔心溺〕与下文“意入”义同,指思想集中,全神贯注。溺,沉浸。入,投入。秋毫、意入清角故也。是以心驻〔驻〕驻扎,停留。这里与上文的“溺”“入”义近。于目,必忘其耳〔忘其耳〕与下文“遗其目”是指暂时感觉不到耳朵或眼睛的闻、见功能。,则听而不闻;心驻于耳,必遗其目,则视而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执规矩之心〕即“心执规矩”,指心里存有规矩的图样。规矩,画圆的工具叫“规”,画方的工具叫“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