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不是喜好多给谁(纸币)钱,就多给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1:52:06
以前都是用不同的东西交换别人的不同的东西吗?比如唱歌的艺人,比如周杰伦要吃饭,就要去给农民家里唱歌?然后农民看他唱的好坏,来决定给周杰伦多少饭?再比如跳街舞的人和演电影的人怎么交换?也是要去到对方那里给对方演完了,让对方决定给多少街舞,多少电影?

以前是不是都用本身有价值的实物来做货币呢?如果是,现在怎么又换成本身没有价值的纸片子作货币了呢?。。

从实物货币是转换到没有价值的纸币(钱)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转换呢?难道把实物货币扔掉?

是通过把黄金给政府然后政府再按每个人持有的东西,来决定分给全国每个人多少钱?比如我有几千张影碟、几千本书,我拿去让政府看看这些书、碟能换多少别人的其它各种东西、商品,按这些书、碟所能换的各种东西的数量估算决定给我多少纸币(钱)?再比如跳街舞的人就去给政府跳街舞,然后政府看这些街舞能换多少别人的其它东西、商品,来决定给决定给跳街舞的人多少纸币(钱)?再比如做食物、粮食的有多少食物、粮食给政府,政府就看给他多少粮食、食物,能换多少其它商品、东西,来决定给他多少纸币(钱)?。再比如做枪的人有多少枪给政府,政府看这些枪能换多少其它东西、商品。就给他多少纸币(钱)?再比如。。。。。。

最后我想知道:政府是不是可以不按人们真实拿来多少东西,而随自己的喜好多给一些人纸币(钱)?少给一些人纸币(钱)?不按人拿来的东西多少,愿意多给谁钱就多给谁纸币(钱)?随便给,愿意给谁多少,就多多给谁多少?

你问题问得真搞笑啊,哈哈。

实物不一定都有价值的,只有在有使用需要的时候才来的人们认可的价值。就是说在人们眼中,物品价值来至他的使用价值。如果跳舞的人不爱看电影,那么在他眼中,电影就是没用价值的,他不会去和演电影的人交换跳舞。

其实爱看电影的人还是存在的,他也许有跳舞的人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其实他们三人可以相互交换。

可是如果他们都在同一个地方还好,要是在不同地方,他们的交换就很麻烦。演电影的人要吃上跳舞的人的饭,就要去爱看电影的人家里,把电影放一遍,把跳舞人感兴趣的东西换来,再和跳舞人换一顿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就协商好,用同一样常见的东西做交换媒介,代替实物,这就是货币。

最初的货币是一些自然物,例如人类就用过贝壳做货币。但后来发现贝壳太容易找了,到处都有,天天捡贝壳的人不是很有钱?不行,所以最后大家终于找到了黄金和白银这些稀有物来做货币。

人们是承认黄金和白银是有真正的价值的,不同于代币(如人民币,美元)是没有价值的。

但是问题又来了,黄金白银这些东西在使用过程中是会折损的,这一两黄金被你这里用那里用就不足一两了。而且这东西不好带。所以人们又想到用其他东西代替它们表现价值,这就会代币。代币是一种传递价值信息的东西,它自身没有他要表现的价值的价值。

我国就用过铜钱做代币,但后来发现也不好,毕竟铜也不是不值钱的东西,磨损后还是会损失自身价值的,那么以后回收重铸时国家就不划算。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出现了钱庄,也就是今天银行的前身。伴随而来的是银票,也就大体是今天的存折。民国时就出现了今天的纸币了。

国家要发行多少钱,是要有调查,统计,计算的一系列筹划的,有多少需要就发多少。发多了,就会通货膨胀;发少了,就会通货紧缩。长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是对国家不利的,社会不定,国家就要亡的,所以国家不能说给谁多谁就多,谁少谁就少。就算总量一样,有人多有人少就构不成公平买卖,那么交易的平台就失去,岂不是要退回原始时期?

照你这么办国家回通货膨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