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0:33:11
67.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向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的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配制一大杯盐水;
(3)将这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马铃薯
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 )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字眼谁中马铃薯是谁后使其密度下--(大于或小于)盐水密度进而使其下沉

分析:本题涉及到往水里加盐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对于这个实验,我们都很熟悉。但此题涉及到的探究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一下这个实验,而是在几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探究是从做马铃薯实验时出现一个意外现象开始的,也就是从“为什么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几天后又都沉到了水底”这个疑问开始的。强调这一点很有必要,因为在真正的科学探究中,很多研究的课题也是这样从疑问产生的。
第二个特点:第一个猜想,学生通过讨论就排除了。试题的命制抓住这一点,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无论是在实际的科学探究中,还是探究性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猜想都要用实验检验,有的猜想,可以通过充分讨论和论证加以否定。
第三个特点:对于第三个猜想,“可能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其下沉”,实验表明,情况不是这样的,而是“在盐水中浸泡后,马铃薯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的下沉”。这样命题,更反映了科学探究的本质。
答案: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错误由表中数据分析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