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业化的含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4:50:23
最好专业些,不是自己的理解!!谢谢

高校产业化是指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通过教育投入,可拉动教育经济增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功能和特性。在经济学上,产业特征的基本要素包括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产业产品、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社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

高校产业化本质是以营利为办学目的、变相出售公共产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教育产业化”倾向与行为,混淆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一般企业的根本区别,背离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必将带来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矛盾。
教育产业化就是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思想的体现,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把国家责任推向社会,与民争利。

“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实行的被称为“单纯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即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为弥补经费短缺,围绕着学校创收、经营、转制、收费、产权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它泛指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教育资源、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的各种举措。比较学术化的表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教育政策,无论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农村“普九”,还是大学高收费,学校广办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创收活动,公办学校转制、“名校办民校”和择校热,公办高校举办“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以及用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兴建“大学城”等等,大致是循着这一思路。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弗雷茨·马赫鲁普(Fritz Machlup)教授定义了“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概念,涵义是“生产、培育和流通知识的一系列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传媒、信息机器和信息服务行业。其中,教育产业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培训、教会教育、军队教育及其他政府教育计划构成。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按照国际惯例把生产和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称为第三产业,把教育看作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在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中,再次强调了教育的第三产业属性。目前,“教育事业” 已经列入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第三产业第3层次。由此看来,教育的非物质生产行业性质,已在国际和国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教育本来就是“产业”,又何来“产业化”的争议?有人担心把教育“产业化”,会使教育活动“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