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北台有没有华音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07:40:44

没有

二、佛宗渊源天台山是佛教在中国产生的第一 个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也是禅宗重要的弘法道场。三国吴赤鸟年间(238—251),有 禅师来此结 茅苦修,是为佛教在天台山传播之始。两晋南北朝至隋,为佛教初盛期,特别是陈、隋之际 , 高僧智岂页入天台山创法华宗,建12道场,使佛教大播, 影响深远。唐代,禅宗在天台山有了很大发展 。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是天台山佛教最盛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吴越偏安一隅,社会安 定,而且吴越王钱氏几代均重僧好佛的缘故。明清以后,佛教在天台山呈停滞和衰落状态, 新建、修建寺院均大大低于前代水平。据统计,三国赤乌元年(238)至民国的1700余年间, 共 建佛教寺、院、庵、堂、亭等114处。最早建立的寺院有资福院、翠屏庵、回峦庵。资福院 ,位于天台山东麓,旧名“清化”,建于赤乌二年(239)。宋治平三年(1066)改兴化,隆兴 初(1163)改今额。翠屏寺,在天台县西南45里处,天台山下。赤乌年间建,以山如屏峙,名 翠屏庵 ,宋治平三年(1066)改净安院,明代改翠屏寺。回峦庵,建于赤乌二年,宋代改称兴教院、 兴教寺,现存佛寺主要有国清寺、真觉寺、华顶寺、高明寺、方广寺等。
国清寺,在天台县北3公里天台山麓,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发祥地、祖庭。原为天台宗实际 创立者智岂页 大师修禅处,隋开皇十八年(598)晋王杨广承智岂页遗愿建 立。初名天台山寺,隋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 寺。唐会昌中,毁于兵火,大中五年(851)重建,柳公权为书“大中国清之寺”额。宋景德 二年(1005)改称“景德国清寺”。建炎四年(1130)诏易教为禅。后寺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 清雍正十二年(1734)所建。寺院规模宏大,占地19600平方米,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 间。 与南京的栖霞、山东灵岩、湖北玉泉合称天下四大丛林。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中轴 线上依次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雨花殿前两侧有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内有雄伟的 释迦弁尼坐像,通高6.8米,重13吨,为明代以青铜铸成。两侧还有18罗汉塑像,为元代以 楠木雕成。西轴线上依次有安养堂、观音殿、文物室、妙法堂。妙法堂有台宗讲席,为寺僧 讲 经说法之处。东轴线上依次有斋堂、方丈楼、迎塔楼。此外还有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 建筑。寺内有古梅一株,传为隋代住持僧灌顶手植。寺外有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