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57:23
历史·

1.改革要做好必要的牺牲准备。
2.改革要彻底。
3.要任人唯贤,有能力的人一定要上。

战国感继春秋之后,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日趋没落。新兴的阶级地主商人已抬头,各诸侯国间的争夺战日见加多。有眼光的政治家觉察到这种变化,便要求变法,希图从政治上推动这种变化。战国初期,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战国中期,秦国有商鞅变法。这些变法不同程度上都从政治上、经济上反映了广大劳动奴隶的利益,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旧势力,因而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商鞅变法,较起李悝、吴起变法来更完善、更彻底,因此,历史影响更大。秦国随着生产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国力逐渐强盛,最后灭掉其它六国。实现了统一大业,使中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今天,我们亦正处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时期。我们从战国春秋的变革史实中了得到什么启示呢?依我看,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则进。从有人类到现在,人类社会总是在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的向前发展,而改革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酝酿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如萌发的春草,不让它冒尖也要冒尖,有如奔流的江水想阻遏也阻遏不住。人只能顺应着历史的潮流推动它,当“弄潮儿”,却不可去阻挡它,做“绊脚石”。主动去推动它的,则是时代的骄子,为后人所赞赏,去阻遏它的,只能是败类,为历史所惩罚。
二、改革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群众。改革是有眼光的政治家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行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不象女同志门结毛衣上三针、下无针那么简单,它需要有比较完善、比较彻底的措施,而这种比较完善、比较彻底的措施只能来源于社会实际,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换一句话,就是说,改革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必须顺乎民心,适之民愿。否则。改革者一心想奏“交响曲”,那结局只能是“咏叹调”。
三、改革就是斗争。改革从实质上将就是政治形式之下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不是风平浪静的,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通史纲要》记载:吴起、商鞅的变法一开始,就要展开跟旧贵族的斗争,而吴、商两位变革家最终遭到仇杀。由此可见,改革就是斗争,改革就是革命。它是共产主义思想与剥削思想的斗争,它是先进势力和腐朽势力的斗争。这种斗争是长期性的、全面性的。改革者本人则应该是不惜付出代价的。